大禹治水教案

时间:2024-07-13 21:57:51
大禹治水教案

大禹治水教案
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总归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大禹治水教案1

设计意图:

1、识字学词,朗读课文。

2、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:语句凝练、含义深刻,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

采用策略:抓关键词,引发想象,补充资料,充分进行情感体验,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。

3、渗透阅读方法:前后观照,一唱三叹;抓住数字,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,感受治水的艰、智、功、情。

一、复习

1、齐读课题,生书空

2、引入谈话: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?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:

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

洪水真的太可怕了,它把老百姓害惨了,传说洪水来了,人们只能住在树上、山上,餐风饮露,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。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,禹心里怎么想的?

出示句子,齐读。

二、学习第二节,感受治水之“艰”“智”

1、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?生自读课文,画出句子,交流。

2、理解“他吃尽了千辛万苦,走遍了千山万水,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。”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?

结合生质疑,图、师讲述理解“水流”“地形”“千山万水”“走遍”

3、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?

师补充:禹走遍了九州,由于走的路太多,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,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,人晒黑了,背累驼了,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。他吃了那么多苦,书上也有一个词,你发现了吗?

理解朗读“千山万水”及这句话。

4、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,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。出示文中句理解:“九”“劈开”“挖通”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,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,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(引导)。

5、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?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。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?他成功了吗?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?(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?)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?

(引语):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,还很聪明,有智慧,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。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,读出他的决心、勇敢、智慧。

三、学习第三节,感受治水之“情”

1、 过渡: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,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,想听吗?要听仔细了,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。

师讲故事。

2、让学生提问: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,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?他当时会怎么想呢?

3、讨论交流。(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,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)

4、: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(板书:三过家门而不入)齐读。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“不顾小家顾大家,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”。)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?

5、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。

四、学习第四节,感受治水之“功”

1、过渡: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,结果怎样了?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,思考:禹治水13年,结果怎样了?。

2、“终于”(这个词用得真好)大禹吃尽千辛万苦,走遍了千山万水,整整13年,现在洪水“终于”被制服了,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“终于”这个词,再来读一读这句话。补充孔子的话“如果没有大禹,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。”

3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,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?请展开你的想像。

4、:百姓安居乐业,过着幸福的生活,心里__________,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、广为传颂。

五、课文。

《大禹治水》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,吃尽了千辛万苦,他治水13年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。从此,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。

思考: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,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“大禹”?

六、写字指导

1、用组词法区分“制”“治”

2、形声字“被”及书写

板书:

千辛万苦看地形,

挖河劈山引入海,

三过家门而不入,

代代相传英雄名。

大禹治水教案2

第一课时

教学内容:

初读课文。细读第一自然段。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。

教学重点:

了解课文大意。

教学准备:

投影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揭示课题。

今天,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,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。

板书课题,指名读大禹。

简介大禹: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,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。

二、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大意。

1、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。

2、检查自读情况。

指名逐段试读课文,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。

有些句子比较长,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。

3、范读课文,思考讨论: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?写了一件什么事?

4、口头填空。

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(),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()。

三、细读第一自然段。

1、指名读,思考: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?

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。

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?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?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?

2、指导朗读。

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,其中滔滔、淹没、冲倒、无家可归要重读。

指名试读。

学生自由练读。

集体齐读。

四、洪水如此凶猛,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,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、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。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,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,他不辞辛劳,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。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。

五、课堂小结。

六、布置作业。
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内容:

理解课文。

教学目标:

理解课文,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。

教学难点:

体会大禹 ……此处隐藏17422个字……”左右结构,左窄右宽,“产业”独体字,“道”半包围结构。)

(2)老师范写,重点指导“难、被”,学生练写。

“难”:左右结构,注意字的结构,中间的“亻”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,竖压住竖中线。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,注意互相穿插,不要出格。

“被”:左右结构,左小右大,左边是“衤”,不是“礻”。右部“皮”为竖撇,收笔可略向左出,竖居横钩正中,底部撇收捺放。

练学生练写,教师巡视指导。投影展示书写正确、美观的字词,相互借鉴。和课本对照,及时改正。

【设计意图: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、形、书写抓起,一步一个脚印,扎扎实实。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,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。】

四、课堂小结

学习了《大禹治水》,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,读通了课文,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,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。

五、当堂检测

六、课后作业

第二课时

【学习目标】

1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(重点)

2.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,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。(难点)

【教具准备】课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课前导入

1.同学们,上节课,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。这节课,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。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,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?

2.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。

二、品读释疑

1.学习第一自然段

出示:很久很久以前,洪水经常泛滥。大水淹没了田地,冲毁了房屋,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,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。

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?(大禹治水前人们深受洪水的危害。)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

预设:大水淹没了田地,冲毁了房屋,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。

预设: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。

指导朗读:朗读本段时,语速要缓慢。尤其读“很久很久以前”时,要放慢速度,给人很久远的感觉;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,读出人们生活的痛苦。

【设计意图:学习第一自然段,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,为下文的学习,设计好了悬念。激起学生往下学的兴趣。】

2.学习2-4自然段

默读2—4自然段,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,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?

(1)鲧治水。

出示:当时,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。他只知道筑坝挡水,九年过去了,洪水仍然没有消退。

鲧用什么方法治水?(筑坝挡水)他成功了吗?(没有)

出示:“他只知道筑坝挡水,九年过去了,洪水仍然没有消退。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?(过渡句,承上启下的作用。)

师介绍过渡句的用法。

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,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,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。

(2)鲧的儿子大禹治水。

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,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?

出示句子:“禹离开了家乡,一去就是十三年。这十三年里,他到处奔走,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。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,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。”

找出文中数量词,从这些词语中,你体会到了什么?

(十三年、三次、一次)

预设:

(1)“十三年”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,说明他治水决心大。

(2)“三次路过”而“一次也没有进门”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、不辞劳苦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以及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品质。

(3)从“到处奔走”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,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,很务实的工作态度。

朗读指导: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,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,“十三年”“三次”“一次”要读得重一些。

大禹采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?(禹,采用开通河道、疏导的办法治水。)

出示: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,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。

最后,洪水被大禹治理得怎么样了?(大禹治水非常成功,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)

出示: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,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,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

【设计意图:抓住关键词语,理解课文。理解课文重点内容,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能力。】

3.总结全文

想一想,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?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?

(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。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,我要向他学习,长大了为国家、人民做贡献。)

三、课堂拓展

推荐阅读儿歌《三过家门而不入》。

听读儿歌《三过家门而不入》,试着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讲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,体会大禹心系百姓,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
四、总结课文主旨

本文写了什么?告诉我们什么?

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,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看问题、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,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,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,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,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,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、不辞劳苦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,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,像愚公移山,精卫填海,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。

六、主题延伸

在我国历史上,像“大禹治水”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哪些?

还有《后羿射日》《女娲补天》《愚公移山》等神话故事。

七、课后作业

板书设计

起因: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

鲧筑坝挡水九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

大禹治水经过:离家十三年

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心为民

吸取教训疏导开通河道 不辞劳苦

结果:洪水退了农业生产恢复 专心致志

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

课后反思

成功之处:

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,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,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“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”这一课文内容,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,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”然后,再辅助以视频加深、巩固印象,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。

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。如果从煽情,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,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,于是,我采用创设“情景再现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。利用师生的交流,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——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,他舍小家顾大家,是个无私奉献的人。

不足之处:

规范教师的语言。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,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。

《大禹治水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